廖卢艳等研究了淀粉糊化特性与粉条品质的相关性,认为淀粉糊化特性指标与粉条品质之间均存在相关性。
(3)pH对选择性系数k的影响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5.4g硫酸铵,12.0gPEG6000原液(PEG质量分数为16%),4.2g色素粗提液,分别调节体系pH为1、2、3、4、5,双水相萃取结果如图3所示。(4)料液加入量对选择性系数k的影响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5.4g硫酸铵,12.0gPEG6000原液(PEG质量分数为16%),调节体系pH为3,分别加入1.8g、2.4g、3.0g、3.6g、4.2g色素粗提液,双水相萃取结果如图4所示。
虽然使用PEG6000/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紫甘蓝色素有很好的选择性,能够实现紫甘蓝色素与其糖类物质的分离,并且花青素的分配系数K花对选择性系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多糖的分配系数K糖,但后续如何实现聚合物和花青素的分离仍是企业生产所面临的难题。四个因素的影响次序为:粗提液的用量>pH>硫酸铵的用量>PEG的用量,综合单一因素实验,最佳实验条件:粗提液的质量分数为12%,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H为3.5,PEG的质质量分数为15%,花青素的选择性系数为750.26。正交实验最佳的萃取条件为:粗提液的质量分数为12%,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H为3.5,PEG的质量分数为15%,花青素的选择性系数为750.26如图3可知,随着pH的增大,选择性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在pH为3时达到最高,原因可能是因为紫甘蓝色素属于矢车菊类色素,在pH为3时色素大多呈分子状态存在,更易被萃取到上相中,因此使得测得的K花最大。四个因素的影响次序为:粗提液的用量>pH>硫酸铵的用量>PEG的用量,综合单一因素实验,最佳实验条件:粗提液的质量分数为12%,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H为3.5,PEG的质质量分数为15%,花青素的选择性系数为750.26。
当料液加入量超过12%时,下相当中花青素的含量开始上升,导致K花开始下降,选择性系数k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硫酸铵,花青素,国家标准物质网。实验室应明确抽样的基本要求:抽样方案应当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上,抽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样本总体的特征,且抽样量足以满足初检、留样与复检的需要。
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评估,从而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样品接收时应认真检查样品的包装与状态,核对抽样单信息,并着重确认送样量能否满足检验需求。检测人员应当正确理解检测方法中的计算公式,保证检测结果的计算和单位转换正确无误,计算结果应当进行复核确认。
抽样人员应熟悉掌握抽样的理论与方法,抽样时应记录样品的数量、重量、包装完整情况、抽样地点、日期和所抽样品的保存条件,将相关抽样信息详细填写在抽样单上,并让被抽样人员及时在抽样单上签字确认。检测是整个食品检测的核心环节。
合同评审应保存好评审记录,详细记录评审阶段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合同执行期间与客户进行的相关讨论。合同评审是检测过程的初始阶段,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合同评审应以有效和可行的方式进行,应当建立和实施合同评审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实验室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明确规定所用方法的内在要求,并形成易于理解使用的文件。实验室应制定样品管理的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根据自身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受、制备、传递、保留和处置等工作,保证样品的原始性。实验室应制定抽样过程控制程序,内容涵盖抽样目的与原则、抽样的方法、抽样的过程(图1)以及抽样的记录。
样品的处置是实验室开始检测前的接收、确认、处理与分发,不仅起到再次确认的作用,更是实验室能够顺利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保障。样品制成后应盛装在洁净的塑料袋或离心管中,立刻封口,张贴样品标识,并将样品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中进行保存待测。之后样品应编号登记,编制唯一性标识,并配备正确、清晰的状态标识,以确保处于不同检测阶段的样品不会被混淆。2.4 完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只有控制样品检测的众多关键点,样品检测的误差便是可控的。
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及时、真实的填写原始记录,字迹清晰、格式规范,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由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构成。
样品在感官评定完成后应在预设或独立区域开展制样处理,处理时着重注意样品的均一性,且处理期间应使用洁净的制样工具1 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关键点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拥有较多的质量管理关键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中涵盖8个要素,《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涵盖4个关键要求。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食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原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并应当经过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和有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考核(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本研究在长期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上,参考《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靠、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归纳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要素,提出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减少风险。食品种类与数量丰富的当今社会,繁荣发展的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不仅维护了食品行业的公平竞争,也为广大人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2.2.3 开展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食品检测机构日常检测样品数量较多、种类复杂,检测仪器使用的频率较高,容易产生故障的风险较大。2.2.2 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关键影响的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按照既定的检定校准计划按时进行检定校准(送检或内部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配制满足量程匹配,并能达到检测所需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其他必要的技术参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性与可靠性。
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食品检测十分重要。只有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的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与要求,并确保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是科学、系统、标准、规范、有效的,才能保证食品检验实验室实施有效地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日常实际工作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涵盖食品检测过程所有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点,比如仪器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品的购买与确认、样品接收与处置、检验过程、数据处理、报告撰写和数据填报等,同时规范标准化操作规程与记录等文件内容,以建立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系统性的文件管理程序。2.1 建立系统性管理体系文件科学、完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日常平稳运作的理论基础。
而加强设备仪器的管理则对后续开展检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不得使用未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需为必要的仪器配备仪器使用记录,实验员需如实记录使用仪器的时间、使用情况和其他必要记录信息。因此,全方位地提高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对食品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设备档案、台账,并保持台账相符。引言随着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和食药监科[2016]106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的施行,各地食品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所以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仪器期间核查,核查仪器设备的系统漂移,以确保仪器校准状态的置信程度,从而保证检测仪器正常和平稳的运行状态,确保实验室出具的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准确和可追溯。实验室应将检定校准证书和内部校准记录受控、归档并妥善保管。
2.2.1 建立设备仪器记录与档案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承检样品和检测项目的需求,依据检测方法的要求,配备与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器具。2.3 重视人员要求在检验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对化验员自身的检验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实验人员应对完整的实验流程和质量体系具有适度的理解,并对量值传递具有一定的敏感度。
实验室应保存所有技术人员的有关教育、培训、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和能力的记录待查。因此结合食品检测的特点,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应涵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求、内外部质量控制、过程要求和环境控制要求。
除此之外,实验室还需时刻注重实验安全的教育培训,培养建立实验室安全意识与观念,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处置流程与方法,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实验安全隐患与风险。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时,仪器使用人员应立刻停止仪器使用,追溯相应故障或异常可能影响的检测项目,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排除故障的措施,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重新检定后方能使用。2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措施为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公正、客观、有效、准确,实验室可根据以下要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比如实验安全防护常识与知识、抽样的基本流程、样品的处置方法、理化基础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检测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检测标准的理解和数据处理、结果填报的能力。
本研究在长期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上,参考《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从食品实验室文件管理、人员培训、仪器管理、质量控制、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靠、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减少风险。因此,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应当要求实验室检测人员拥有食品检测相关教育工作背景,接受食品检测相关技术培训,并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食品标准和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数据和报告。
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人员考核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从而建立专业化食品检测团队。给予唯一性编号,制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程序和维护作业指导书,加贴仪器状态标签,并严格依照相应文件与指导进行操作。
了解掌握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点,从而全方位地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应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加强实验室内部高素质人才梯队的建设,依据实验室日常实际工作情况和检测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季度、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并实时形成纸质版培训记录归档保存,通过持续、有效和科学的培训使检测人员基本符合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对人员的要求。